通过特定课程主题,聚集一批对该主题有共同兴趣的员工,自发形成讨论与学习氛围。
以博世中国健身培训课程为例,社群成员要么是对健身怀有强烈好奇的新手,要么已经有一定的实战经验,都不缺表达欲。
课前拉群后,可以先在社群中征集意见,了解学员需求,丰富课程内容,同时引起学员期待,提升听课率。
学员除了在企业直播时段针对授课内容展开交流,互相解答问题,还可以延伸到课程之外,分享成功经验,甚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,比如与群友设定每日健身目标,相约打卡彼此监督。
群粘性越高,共同学习的热情越高。
学习激励:用“利益”取代强制性打卡
学习是反人性的,人性则是趋利的。
和多数教学机构一样,企业做培训常常要求“签到打卡”,以考察员工到场率和课程受欢迎程度。然而,通常只是学了个“形”,真正的“内核”却忽略了,不仅无效,甚至容易激起排斥心理。
这里的“内核”就是学习激励,用利益驱动员工学习。
可以是积分、虚拟货币等物质奖励。
比如,员工通过签到、观看直播时长等学习行为兑换平台通用虚拟货币,可以用来换购福利商品,也可以在企业直播中用于送礼、点赞。
企业直播互动+虚拟货币可以催生很多玩法。举办一场“销售演讲大赛”企业直播,观众可以打赏自己喜欢的选手,哪位选手获打赏最多,就可以夺冠。
也可以是精神激励。当员工在一门难度较高或有逼格的课程中表现优异,也会很乐意分享到朋友圈,毕竟这个年代,社交平台的人设塑造也是必修课之一。
此外,还可以设置班长、组长、每日学习标兵、金句王等各种荣誉激励。驱动员工学习、打卡、分享。